穿越迷茫,蓄力前行| “疲惫期”心理调适指南

发布者:信息与科学工程学院发布时间:2025-11-19浏览次数:14

金秋送爽,时节如流。转眼间,2025级的新同学们踏入大学校园已两月有余。当初入校园的新鲜与兴奋渐渐褪去,你是否感到一丝疲惫、些许迷茫,甚至开始想念家乡?如果你正被这样的情绪所困扰,请不必担心,因为这正是大多数新生都会经历的“大一疲惫期”,你,并不孤单。

一、理解“疲惫期”:从新鲜感到规律化的正常过渡

入学头两个月,新生们处于“应激状态”,对新环境、新朋友、新学习方式充满好奇。当生活逐渐步入正轨,课程压力、社团活动、人际交往等挑战接踵而至,最初的激情消耗后,一种心理上的‘疲惫感’便会自然浮现。这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规划、从依赖到独立的必经阶段,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“换挡期”。

这种疲惫感通常表现为:学习动力不足,提不起精神;对社团活动失去兴趣;感到孤独,难以融入集体;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能力。

二、赋能新征程:给新生的四点“心理能量包”

面对这段时期的低谷,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,重新积蓄能量,更好地前行?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建议:

1.接纳情绪,与“疲惫”和平共处

首先,请认识到出现这些情绪是正常的,它不代表你不行或失败了。相反,它是身体和心理在向你发出信号:“我需要稍作休息,重新调整。”允许自己有一段“不兴奋”的时光,降低对自己的过高要求,是走出疲惫的第一步。

2.重定“微目标”,用小小成就感驱动前行

暂时放下对宏大未来的焦虑,试着为自己设定一些简单、易实现的“微目标”。比如,“今天专心听讲一节课”、“主动和一位新同学共进午餐”、“读完一本书的一章”。每完成一个小目标,都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肯定。这些微小的成功体验,是重建信心和动力的宝贵火花。

3.主动联结,在关系中汲取温暖

疲惫时,人容易退缩。但请相信,温暖的人际关系是最好的“充电桩”。主动约同学一起去图书馆、操场跑跑步,或者仅仅是饭后在校园里散散步、聊聊天。你会发现,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感受。打开心扉,分享彼此的见闻与困惑,你收获的将是支持与共鸣。

4.探索边界,寻找属于你的“火花”

大学之大,在于其无限的可能性。如果当下的生活让你感到倦怠,不妨把它看作一个探索的契机。去听一场看似“无用”的讲座,参加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兴趣小组,或者只是安静地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发现一处别样的风景。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,能有效对抗心灵的倦怠。

三、心灵港湾,始终为你开放

校心理健康中心始终是同学们坚实的后盾。如果你感到情绪难以自我调节,或希望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指导,我们鼓励你勇敢地寻求帮助。我们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愿意倾听你的心声,陪你一起度过这段调整期,探索属于你的大学节奏。

愿你们在这里,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。